足三里
适应证
足三里的临床适应范围尤广。
用该穴主要治疗急慢性胃脘痛、胃十二指肠溃疡、消化不良、急慢性肠炎、细菌性痢疾、病毒性肝炎、高血压病、血管神经性头痛、神经性耳聋、神经衰弱、白细胞减少症、腓总神经麻痹、中风后遗症、下肢瘫痪、小儿发育迟缓、小儿精神发育不全等。
临床应用指征和禁忌
总结该穴的临床应用,从发病部位看,消化道症状,常用足三里以收功,以其对胃肠功能具有较好的调整作用;
从发病的性质看,《通玄指要赋》说“三里却五劳之羸瘦”,病属虚者,多用足三里,尤其是脾胃虚弱或气血亏损者,更当首选;
从病程看,若久病不已,证候反复,正虚邪恋者,用足三里助正达邪;
从发病体质看,凡属先天禀赋不足,或年老肾精不充之证,法以培后天以补先天,取足阳明之土,亦应取足三里。
该穴位无明显的证候禁忌,若手法过强,操作不当,刺伤神经,可引起足背上抬无力或足趾上翘不能,行走不便。
配伍应用
足三里配中脘,健脾和胃;
足三里配悬钟,补气行血,疏通经脉;
足三里配上巨虚,通调肠腑,健脾止泄;
足三里配脾俞、气海,补气摄血;
足三里配关元、气海,培补脾肾,理劳补虚。
刺灸法
实证则行提插捻转泻法;虚证则用提插捻转补法。
刺激量应适度,不强调过强的刺激量,以患者不感到难受为度。
如对久病体虚的病人或脑力劳动者,手法应更轻。
其他
预防感冒,可在流感流行地区对正常人艾条悬灸足三里、风门二穴,可有明显的防感冒作用;
灸足三里可治眼睛发暗;
针刺足三里,对部分位于足阳明胃经头上部位的神经性头痛有效;
中老年人常灸足三里、悬钟穴,可防中风发作。
大 椎
适应证
感冒、疟疾、急性呼吸系统感染、哮喘、高热、荨麻疹、痤疮、落枕、颈椎病、脊髓炎、小儿脑瘫、肢体震颤、贫血、单纯性甲状腺肿等疾病。
临床应用指征和禁忌
发热,大椎可以宣发邪热,属表热者尤良,同时也可以宣散胸中积热,镇咳定喘,或治风热在表的皮肤病证;
神经精神系统疾病,以督脉病候为主要特征者,如见脊强、失智、风癫、战掉等,应考虑用大椎治疗;
颈部经脉气血不利,取大椎乃局部治疗作用。
该穴既可用于实证,亦可用于虚证,应用范围较广,无明显的应用限制,临床常根据其主治特征选用。
该穴下方是脊髓,若刺过深,损伤脊髓,可引起严重的事故,《内经》就有“刺头中脑户,入脑立死”、“刺脊间中髓,为伛”等记录,临床应加以注意。
配伍应用
大椎配间使,截疟,清热;
大椎配曲池、外关、合谷,清热,疏风,治疗感冒、荨麻疹、座疮;
大椎配肺俞,清泄肺热,治疗肺部感染、哮喘;
大椎配长强,通调督脉,主治脊背强痛,治脊背疼痛;
大椎配风池、血海,养血祛风,平息内风,治疗血虚动风的战掉、风癫、失智及神经性皮炎等;
大椎配脾俞、肾俞,理劳补益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刺灸法
对于热病和颈部局部病证,大椎穴常刺入0.5~1.0寸,泻热手法宜重,大幅提插捻转,针后不闭针孔;
颈部病证则应施以柔缓的刺激,使局部有适宜的针感,以患者无明显难受为度;
对于神经系统疾病,常需深刺,针入椎管,触及脊髓硬膜,一般在进针1.5寸后,若指下阻力减小,患者出现较强的麻胀或触电样感,即为到位,稍稍提退,轻轻提插捻转,即可达到治疗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