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灶是哪天
小年,别称祭灶节、灶王节、扫尘日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。
日期因地域有所不同,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,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。
为什么南北方小年不同
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,在殷商时期的“五祀”和西周的“七祀”中,“祀灶”都是重要内容。
魏晋之后,作为“祀灶”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,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。但是,古代人们过小年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这天。
不过,到了清朝雍正皇帝,小年的日期发生了变化。清朝皇族统治者信奉萨满教,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敬神。
所以,最开始的时候,清王朝皇族过萨满节日,腊月二十三敬神,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。腊月二十四,再过小年,还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。更主要的是,两者的仪式有些相同之处。
等到雍正当皇帝的时候,觉得比较的繁琐,于是提出了小年提前到腊月二十三这天,在敬神的时候顺便也拜拜灶王爷。
在雍正的要求下,清朝统治者都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。因为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,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,而南方很多地方受清朝统治者的影响很小,仍在选择腊月二十四过小年。
小年的饮食习俗
炒玉米
晋东南地区,有吃炒玉米的习俗,民谚有二十三,不吃炒,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。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,冰冻成大块,吃起来酥脆香甜。
粘糕
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“二十三、粘糕粘”的民谣。每年腊月廿三,是家家户户蒸粘糕、吃粘糕的日子,意为粘住灶王的嘴,让其上天言好事,不说人间坏事。
粘糕用黄米、红枣等为原料,香甜劲道,入口绵软,取“年年高”的吉庆之意。另外,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,用来食用并祈福,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。
饺子
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,意为给灶王爷送行,取意“送行饺子迎风面”上供时,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。此外,民间有“好吃不过饺子”的俗语。每逢新春佳节,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。
糖瓜
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,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(祭灶神)。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,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、关东糖供着。
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,请他多多美言之意,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。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:灶王爷升天——好话多讲。
米饼
农历腊月廿三,民间俗称小年,广西武宣、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。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,花生、芝麻、白糖作配料,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,再经高温蒸熟,吃起来别有风味,有团团圆圆的寓意。
小年习俗
祭灶
即祭送灶神升天,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。
据民间传说,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,因为犯了过错,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,当上了“东厨司命”。
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,记录人们怎样生活,如何行事,每年腊月二十三,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宗报这家人的善恶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
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、清水、料豆、秣草;其中,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,祭灶时,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,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,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,光说好话。
扫尘
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,扫房擦窗,清洗衣物,刷洗锅瓢,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。
小年的前几天,家家打扫房屋,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。
据《拾遗记》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,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,祈安康的宗教仪式。
后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,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,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。
剪窗花
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,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。
窗花图案有各种动、植物、人物等掌故,如喜鹊登梅,孔雀戏牡丹 ,狮子滚绣球 ,三羊(阳)开泰,二龙戏珠,鹿鹤桐椿(六合同春),五蝠(福)捧寿,犀牛望月,莲(连)年有鱼(馀),鸳鸯戏水,刘海戏金蝉,和合二仙等等。
小年有什么禁忌和讲究
女不祭灶
民间有俗语说,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。意思是男人在中秋的时候不能出门赏月,而女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不要参与祭灶。
祭灶全家到
民间俗语说:祭灶不祭灶,全家都来到;意思是出门在外的人,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要回到家中,准备祭灶过年。
小年禁忌杀生
有部分农村地方禁忌,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传统小年,小年这天不要杀生,不要屠宰,动物也是生灵,别在小年里动了煞气。
馒头不送人
小年里蒸的馒头不要送人,民间认为,小年蒸的馒头是祭天祭祖用的,不适宜送人。
小年禁忌捣蒜
地方风俗禁忌,小年里不要捣蒜,据老辈人讲,如果小年里捣蒜,会将新年里的运气捣跑了。
小年不借东西
在有些地方农村,忌讳小年这天别人来借东西,也忌讳去别人家借东西,因为小年和大年初一一样重要,借与被借,都有不好的寓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