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骄阳渐近暑徘徊,一夜生阴夏九来。” 2022年6月21日,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——夏至。
夏至,夏为大,至为极,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,阳气也达到极致,所以夏至是一年中夜最短、昼最长得一天。
梅雨季过后,夏日徐徐而来,这是一个关乎夏天,浮瓜沉李,蒲扇藤椅,细语轻声,仰望星空的美好季节。
夏至三候
鹿角解
麋和鹿虽属同科,但古人认为,二者一属阴一属阳。鹿的角朝前生,属阳。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衰,所以,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。
蜩始鸣
古时楚称蜩,秦晋称蝉。蜩螗沸羹,叫声沸稠为黏羹。蜩,即夏蝉,黑大,叫声清亮,俗称"知了"。螗小而绿,叫声尖锐而急促,立秋后才鸣,也称寒蜩、寒蝉、夏蝉,为区别"知了",俗称"都了"。雄性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。
半夏生
意味着夏天已过半,后半夏骄阳似火,浓荫难求;夜晚虫鸣如织,花香四溢。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,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,所以作为一种药材,主治半开半阖之病,协调中枢。
夏至风物
杨梅
宋人平可正有诗写道:“五月杨梅已满林,初疑一颗价千金。味方河朔葡萄重,色比沪南荔子深。”若常含一枚咽汁,可利五脏下气。
樱桃
“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”关于樱桃的诗词很多,这句流传最广,春光流逝,难以追赶,樱桃才红熟,芭蕉又绿了,春去夏又到。
樱桃性热,味甘,全身皆可入药,鲜果具有透疹、益气、健脾、和胃、祛风湿的功效。含铁极其丰富,居各种水果之首。
夏至养生
夏至,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,然后南移;今天阳气达到了顶点,盛极而衰,一阴初生 ;因此,夏至是一年阴之始。
清代医学家黄凯钧:人知惜生,每逢节气,皆宜保养,而二至尤为紧要。
他的意思是:人要懂得养生,每到节气相交,都要注意日常生活起居,冬至、夏至最为重要!
因为夏至“一阴初生”,冬至“一阳初生”;都是天地阴阳转化之时,此刻顺天时而养生尤为重要!
一、养心
养心要养静,心静自然凉。在潮湿闷热的环境做艾灸,初期可能会大汗滚滚,过一会,心静了,汗马上收住。当然你看手机刷抖音心是静不了的。
心静要靠日常的修为,比如细嚼慢咽。
养心,就要学会睡觉,睡好觉就是养肝血、心血。夏至之后晚睡早起,晚睡是让你把体内的郁热宣泄出来,不宣泄出来,不仅会烦躁失眠,还会把这刚生发出来的阴气给伤了。晚睡最迟不过11点。
养心,就要睡午觉,中午11~13点,心经当令,这时能够迷糊一觉非常珍贵--养心阳。
养心,要学会闭眼,用眼最耗气血。心虚了,神无藏身之所,人就会心神不宁。让我们从在电梯间闭眼开始吧。
二、养脾胃
夏天阳气在表,腹中凉,胃口不好,所以要忌食“寒凉与肥甘厚腻之物”,多食温热易消化食物。
胃寒、宫寒的朋友,每天早上三片醋泡姜,或者一杯姜枣茶,可以振奋脾阳,温胃养胃。
还是那句话:推腹是健脾胃最好的方法。如果湿重困脾,脾有心无力,我们通过推腹帮助脾胃运转起来,气血循环起来,腹部滞留的“浊气、浊水、浊物”就可以代谢走了。
早晚各推腹20分钟,可以帮助脾胃强健起来。
三、经络导引调养
夏至易湿邪侵袭,多出现身重、皮肤油腻、大便黏腻等可按足三里穴、阴陵泉有助祛湿,还可以增加梳理大椎、丰隆、地机、中脘穴。此外五月赤日流火,心火最旺,宜平时多梳理心包经,特别是建议多按揉劳宫穴、内关穴。
四、膳食推荐
荷叶茯苓粥
荷叶:别名莲叶,性味有清香气,味微苦,无毒。归经:入脾经、胃经。具有清热解暑、平肝降脂之功。
茯苓:味甘、淡,性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具有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之功效。
做法:荷叶1张(鲜、干均可),茯苓50克,粳米或小米克,白糖适量。先将荷叶煎汤去渣,把茯苓、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,同煮为粥,出锅前将白糖入锅。
禁忌提示:体瘦气血虚弱者慎服荷叶;凡上焦邪盛,治宜清降者,切不可用荷叶。
酸梅汤
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、山楂、桂花、甘草、冰糖。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梅实采半黄者,以烟熏之为乌梅。”该汤消食合中,行气散淤,生津止渴,收敛肺气,除烦安神,常饮可祛病除疾、保健强身,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