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处】 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(公元前513年):
秋,龙见于绛郊。魏献子问于蔡墨……对曰:“《周易》有之,在《乾》之姤,曰:‘潜龙勿用。’其《同人》曰:‘见龙在田。’其《大有》曰:‘飞龙在天。’其《夬》曰:‘亢龙有悔。’其《坤》曰:‘见群龙无首,吉。’《坤》之《剥》曰:‘龙战于野。’若不朝夕见,谁能物之?”
【史事】
春秋时代,《乾》卦初九爻由阳变阴则称为“《乾》(䷀)之《姤》(䷫)",九二爻由阳变阴则称为“《乾》(䷀)之《同人》(䷌)",九五爻由阳变阴则称为一《乾》(䷀)之《大有》(䷍)”,上九爻由阳变阴则称为“《乾》(䷀)之《夬》(䷪)",《乾》卦六爻皆由阳变阴则称为“《乾》(䷀)之《坤》(䷁)",《坤》卦上六爻由阴变阳则称为“《坤》(䷁)之《剥》(䷖)"。虽然《左传》《国语》中没有六爻全变的筮案,但从蔡墨论龙这段记载来看,“其《坤》曰:‘见群龙无首,吉’”应为《乾》卦六爻全变之例。这一段记载,是蔡墨引《乾》《坤》二卦中有关爻辞论龙,并非占筮某个问题。
【解析】
《左传》中所说的“六之”即“六变”,是不是与卦变的本质相符合?我们可以用纵横术来检验。
1、乾为天䷀之天风姤䷫。乾、乾、姤、同人,阳上阴下:
䷀䷀䷫䷌
世神为阳乾,为当前状态。应神为阴乾,为变化状态。用神为阴离,为发展过程。盘内金木火,比劫制杀格。用神克世神、应神,不能用,正所谓“潜龙勿用”。
2、乾为天䷀之天火同人䷌。乾、乾、同人、姤,阳上阴下:
䷀䷀䷌䷫
世神阳乾,应神阴乾,用神为阴离,比劫制杀格。乾为龙,在冬卦被巽木生,巽在地为林,为田,应了“见龙在田”。
3、乾为天䷀之火天大有䷍。乾、乾、大有、小蓄,阳上阴下:
䷀䷀䷍䷈
世、应神均为乾,用神为离,格不变。只不过为冬卦外卦巽所生,巽为风在天,应了“飞龙在天”。
4、乾为天䷀之泽天夬䷪。乾、乾、夬、大有,阳上阴下:
䷀䷀䷪䷍
世、应身均为乾,用神为阳离,格不变。尽管大部分是乾,但最终碰到了鬼,符应了“亢龙有悔”。
5、乾为天䷀之坤为地䷁,乾、乾、坤、坤,阳上阴下:
䷀䷀䷁䷁
世应神为乾,用神为乾。印劫格。世神阳乾从左至右纵横荡卦的过程中保持不变,秋冬季卦4坤全部因生乾而成乾。应了“见群龙无首,吉”。
6、坤为地䷁之山地剥䷖。坤、坤、剥、比,阳上阴下:
䷁䷁䷖䷇
世应神为坤,用神为艮。盘内土木水,比劫制杀格。艮的卦辞中有“艮其背,不获其身”,象曰:“兼山,艮”。艮的最初象义也可以说是龙的形象,山只不过是艮的“兼象”——远山就象龙背。从秋冬两卦看,艮为龙为背,坎为水为首(逸象,见《明夷》䷣九三爻),背首相望,应了“龙战于野”。
【比较】
初学易经者对卦爻辞的理解是很难的。有没有一种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方法,辅助这种跳跃式的形象记忆?纵横术数恰好就是这样一种方法。我们开发纵横术盘的目的有三:研易、预测、悟道,其中研易是纵横术盘最基本的功能。
纵横术数属于纯天道、事理、易理构建的象数模型。我们可以用它根据本易案乾卦的爻变分析,类推到其他63卦。这样,一卦可以变出六卦,在此基础上分别对64卦进行脱离卦爻辞言的具象解读,然后与卦爻辞相比较。这样就可以让研易者深刻理解和把握易经64卦的本质。
这不失为一种研究易经的新途径。可以起到与“王弼扫象”相反相成的作用,从本质上对易经六十四卦进行“纵横成象”,重新解读。这非常有助于推动易学与科学、与网络时代相结合,对研易者深度理解易经智慧并广泛运用具有重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