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气是风、热(暑)、火、湿、燥、寒的统称。
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:“寒暑燥湿风火,天之阴阳也,三阴三阳上奉之;木火土金水,地之阴阳也,生长化收藏下应之。”
这是说六气是天的阴阳,三阴三阳的变化与它相应;
五行是地的阴阳,生、长、化、收、藏的生物变化与它相应。
一一对应
这里所谓的三阴三阳,依次是:
厥阴风木为一阴;
少阴君火为二阴;
太阴湿土为三阴。
少阳相火为一阳;
阳明燥金为二阳;
太阳寒水为三阳。
合称三阴三阳,
它们代表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,故称六气。
这里的:厥阴、少阴、太阴、少阳、阳明、太阳。是中医里面非常重要的名词,那么,他们的含义是什么呢?
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中关于阴阳的定义及运动变化过程描述是:
圣人南面而立,前曰广明,后曰太冲;太冲之地,名曰少阴;
少阴之上,名曰太阳;
广明之下,名曰太阴;
太阴之前,名曰阳明;
厥阴之表,名少阳;
是故三阳之离合也,太阳为开,阳明为阖,少阳为枢;
三阴之离合也,太阴为开,厥阴为阖,少阴为枢。
我们先把厥阴、少阴、太阴、少阳、阳明、太阳的位置找出来:
圣人南面而立,前曰广明,就是说:面朝南方,前面叫做广明。
“后曰太冲;太冲之地,名曰少阴;” 意思是:后面叫做太冲,太冲所在的地方,叫做少阴,这样少阴的地方就确定了。
“少阴之上,名曰太阳;” 这里的上下,是圆心到圆周方向为上,圆周到圆心为下,少阴之上是太阳,这样太阳的地方也定下来了。
接下来,“广明之下,名曰太阴。”这样太阴的位置也确定了。
说道这里,肯定会有人表示异议了:根据《易经》理论,把太极图阳最多的地方叫做太阳,阴最多的地方叫做太阴
为什么在这里把阳刚刚开始的地方叫做太阳,阴刚刚开始的地方叫做太阴呢?
这里首先需要大家重点理解的就是“太”这个字。在中医学里。“太”的本义是“开始的意思”,例如,道教里的“太上老君”、“太乙真人”等等。“太”也就是最早、最开始的意思,所以最开始的初生之阳叫太阳,最开始的初生之阴是太阴。
下一句是:太阴之前,名曰阳明。太阴的前面是哪里呢?我们知道,阴阳是互相转换的,阳到了极点,就变成了阴;阴到了极点,就变成了阳。既然太阴是阴刚刚开始的地方,那么,它的前面应该是阳的极点。所以阳明应该在这个地方,我们可以把阳明处这个黑点理解为由阳向阴转化的“虫洞”或者“传送门”。
接下来是:
“厥阴之表,名少阳”。“厥”这个字,本意是指憋气发力,引申义是尽全力,也是极点的意思,厥阴就是阴的极点。与“阳明”同理,厥阴的位置应该在这里。这里是由阴向阳转化的“虫洞”或者“传送门”。
那么“少阳”应该在哪里呢?根据字面意思,厥阴通过太阳表现出来就是少阳,少阳应该在与少阴相对的位置。
这样,三阴三阳的位置就在太极图上表达出来了。
三阳的转化:
“是故三阳之离合也,太阳为开,阳明为阖,少阳为枢;”
就是说,三阳中,太阳是阳气开始的地方;少阳传递,疏导阳气;到阳明阳气关闭,阖,是关闭的意思。
三阴的转化:
“三阴之离合也,太阴为开,厥阴为阖,少阴为枢。”
就是说,三阴中,太阴是阴气开始的地方;少阴传递,疏导阴气;到厥阴,阴气关闭。
“三阴三阳”就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,三阴三阳通过开阖、枢,将阴、阳分别分成三个阶段,阴阳的多少,运动变化,阴阳的转化,阴阳之气升降出入等形成了六种气化状态,形成了阴阳的动态观和时间观,三阴三阳是阴阳学说的精华所在。
这里再重复一下;很多人把中医的太少与《易经》的太少混淆了,《易经》中最多的为“太”,而我们中医基础理论的三阴三阳是从开阖枢的动态来讲的,不是按照阴阳多少来分的。